
更多招聘信息请关注BioArt人才账号股票配资中心行情
BioArt人才
深圳大学医学部药学院
简介
初碧珠,男,深圳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助理教授、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7月在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获理学和医学双学士学位,2015年7月在清华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肿瘤微环境中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旨在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和生物标志物,并探索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同时,设计并合成针对上述靶点的全新化合物,结合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及传统药理学等技术,系统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抗肿瘤机制及成药潜力。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Advanced Science、Pharmacological Research、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Analytical Chemistry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15篇;以合作作者在Nature(二作)、ACS Nano(三作)、Cell Chemical Biology(二作)、Analytical Chemistry(二作)等期刊上发表文章17篇。目前申请专利9项,授权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深圳市高等院校稳定支持计划、深圳市基础研究专项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面上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等6项。担任Pharmacological Research期刊编委,AdvancedScience、Cell Death & Disease、Small、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期刊审稿人。
团队方向
团队依托深圳大学药学院、广东省中药有效成分与肠道微生物组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分子药物创新中心开展课题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相互作用的细胞间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以乳腺癌和结直肠癌为模型,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展肿瘤微环境中细胞间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以期发现新的药物靶点蛋白和生物标记物,并开展新靶点蛋白和标志物在肿瘤微环境中作用机理的研究。前期已完成乳腺癌肿瘤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之间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发现多种分泌蛋白在促进肿瘤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团队重点聚焦其中两种分泌蛋白,解析其特定受体靶点及其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机制,并通过开发分泌蛋白的检测抗体、中和抗体及受体环肽和小分子抑制剂,探索乳腺癌诊断与治疗的一体化策略。
代表性文章:Nature, 2025 Jan 16, 637(8046):726-735(二作);Analytical Chemistry, 2019 Aug 6, 91(15):10026-10032;PNAS, 2018 Sep 18, 115(38):E8863-E8872.
2.免疫治疗“增效剂”的开发和机制研究。
2.1.靶向免疫抑制类细胞的小分子和环肽药物开发。
在肿瘤微环境信号转导研究中,团队发现某分泌蛋白可通过激活免疫抑制类细胞降低免疫治疗的应答率。基于此发现,团队以该分泌蛋白受体为靶点,设计并合成小分子化合物及环肽,系统探索其作为免疫治疗“增效剂”的作用机制及成药性。
2.2.修复和激活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药物开发。
前期研究证实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缺失或失活是免疫治疗响应率偏低的关键原因之一。团队以表观遗传相关靶点为基础,筛选能够通过表观遗传重编程修复并激活先天免疫的新型复方组合,并利用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及传统药理学技术揭示其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机制,从而协同增强免疫治疗效应。同时,为克服联合用药的毒性及专利壁垒,团队创新性地开发靶向表观遗传重编程的双靶点抑制剂,并通过机制研究和成药性评价,验证其协同增强免疫治疗抗肿瘤作用的潜力。
代表性文章:Advanced Science, 2025, doi: 10.1002/advs.202507904;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25, doi: 10.1021/acs.jmedchem.5c01092;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2024 Jun 19, 206:107271.
实验条件
团队实验条件完善,涵盖了从药物分子设计、机制研究到体内药效评价的完整研究链条,能够支撑肿瘤微环境与抗肿瘤药物研究的深入开展:
1.蛋白质组学研究平台:配备Orbitrap Exploris 480液质联用仪,可对细胞、组织等样品进行高通量蛋白质组学鉴定与定量分析,为新靶点和标志物的发现提供支撑。
2.药物化学合成与筛选平台:具备系统化的药物化学合成条件,可开展小分子的设计与合成;同时配置体外酶活筛选、细胞活力筛选及CETSA(细胞热变性实验)等检测手段,用于评估候选化合物与靶点的结合能力及药效潜力。
3.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平台:实验室设有独立的细胞培养室及完善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设备,可开展细胞的敲减、敲除和过表达稳定细胞系构建,常规Western Blot、RT-qPCR、IHC(免疫组化)、TSA(多重荧光免疫组化)、IF(免疫荧光)、IP(免疫沉淀)、ChIP(染色质免疫沉淀)、细胞形态学检测等实验。
4.动物实验与药效学评价平台:依托学校动物实验中心和平台,具有移植瘤和转基因自发成瘤小鼠模型,用于基因/蛋白/候选化合物调控肿瘤进展的机制研究和体内药效学评价;具有流式细胞仪,用于检测肿瘤组织内免疫细胞含量及其动态变化。
博士后招聘
1.招聘方向:
1.1.药物化学方向:从事团队新发现相关靶点和已有药物靶点的小分子化合物和环肽的设计、合成、成药性研究。
1.2.生物学/基础医学研究方向:从事小分子化合物和环肽的筛选,及其协同增强免疫治疗效应的机制研究;从事肿瘤微环境中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
1.3.生物信息学方向:从事单细胞测序、转录组测序和蛋白质组学等多组学的数据分析;从事AI制药与生成式AI在药物分子结构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2.应聘条件:
2.1.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的人员、申请人不能申请其博士毕业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2.具有较好的科研创新能力、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目前已取得显著科研成果的申请者将予以优先考虑。
2.3.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科学态度、身体健康、能胜任岗位的工作要求、有团队协作精神。
2.4.具有从事基因敲除模式小鼠构建或动物实验、蛋白质组学研究经历或具有组学数据分析、化学合成研究等相关专业背景者优先。
3.聘期待遇:综合年薪43万元起,符合“荔新奖励计划”者年薪48万元左右。
3.1.省市对符合条件的在站博士后发放每人每年21万元的生活补助(总额不超过42万元),学校和课题组每年提供22万左右的综合年薪,共43万元左右。
3.2.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可申请深圳大学“荔新奖励计划”,入选者每月发放4000元奖励性薪资,按实际在岗月份随工资发放,核发不超过24个月,总计不超过9.6万元。
3.3.根据《深圳市新引进博士人才生活补贴工作实施办法》,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发放10万元补贴。
3.4.博士后人员期满出站后6个月内留(来)深全职工作且与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的,给予每人36万元出站留(来)深生活补助。
3.5.在站期间获得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的优秀博士后人员,且出站后6个月内与本市签订3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的,再按国家资助标准给予1:1经费资助,最高不超过30万元。
3.6.可优先申请本课题组的教师岗位。符合学校政策的优秀博士后可申请深圳大学“荔园留菁计划”,转聘教师岗位。
3.7.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可申请评定专业技术资格,在站期间可以负责人身份申请各级科研课题资助。
3.8.博士后进站,可自愿选择落户深圳市。
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丽湖校区A1楼511室
投递简历请选择:深圳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初碧珠团队诚聘博士后
简历投递方式(可选任一):
1. 扫描二维码投递简历;
3. 点击链接投递简历:
https://data.bioart.com.cn/f/p0EB2y(复制链接至浏览器投递简历
课题组招聘广告请发送至:bioarthr@bioart.com.cn
制版人:半夏
天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